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健身课堂]肥胖的危害

发布时间:2009-06-04 浏览数:-

  许多人认为,"胖"是富态的象征,是健康的表现。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物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一旦超过这个"度",它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胖"亦如此。胖得过了度,就成了肥胖病。肥胖病不仅在身体上给人以严重的伤害,也在精神上给人以沉重的打击。目前,肥胖已经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生活难题,被公认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顽症之一。

  据"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地球上每4人中就有1人过于肥胖。具体而言,全球3.12亿人体重超标,17亿人应该减肥。报告指出,全世界肥胖人口已超过饥饿人口,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政策主管内维尔•里格比说:"发展中国家尤其要负担肥胖趋势的重担。我们现在甚至在印度都看到青少年肥胖。这是普遍问题。它已经完全成为全球流行病。实际上是传染病。"

  据统计,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死亡案例与肥胖、缺乏锻炼和吸烟相关。个别案例中,一些生来肥胖的人比常人早死5~8年。

  全球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与肥胖有关的Ⅱ型糖尿病。这种病症通常导致心脏病和肾功能衰竭,目前患病人数已经达到1.54亿,超过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未来25年内,这一数字还可能翻一番。

  肥胖可能加重心脏病隐患。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总共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心脏病致死案例在达到工龄的成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研究发现,巴西、中国、印度、南非等国30~59岁人群的心脏病死亡率已是美国两倍,俄罗斯则高出5倍。

  美国20%的男人是胖子,除了生活水平高以外,还人们动不动就以车代步,缺乏运动有关。英国的情况也不妙,近半数公民身体超重,专家预测到2004年,英国的男胖子和女胖子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8%和24%。

  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近年来也呈迅速上升趋势。2004年10月12日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有2亿人超重,6000多万人肥胖。在大城市中超重率为30%,肥胖率已经达到12.3%,这意味着在我国大城市里已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在"体重"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在城市中儿童的肥胖问题也十分严重,肥胖率已经达到8.1%。并预计今后肥胖率还将呈持续增长趋势。


  肥胖都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并非"健康"的标志。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更严重的是,肥胖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肥胖是健康长寿的大敌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脏衰竭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两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较正常人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4~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据报导,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

  2.影响劳动力,易遭受外伤

  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折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由于肥胖者行动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骨折及扭伤等。

  3.易患冠心病及高血压

  肥胖者脂肪组织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脏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负担加重,久之易诱发高血压。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4.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5.影响肺功能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气,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同时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又限制了肺的呼吸运动,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

  6.易引起肝胆病变

  由于肥胖者的高胰岛素血症使其内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进,就会造成在肝脏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积从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胆汁酸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多,超过了胆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并发高比例的胆固醇结石,有报道患胆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术时,约30%的高度肥胖者合并有胆结石。胆石症在以下情况下发病的较多40岁以上肥胖妇女,肥胖症者与正常体重的妇女相比,其胆结石的发病率约高六倍。

  7.增加手术难度,术后容易感染

  肥胖者会增加麻醉时的危险,手术后伤口易裂开,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机会均较不胖者为多。

  8.可引起关节病变

  体重的增加可使许多关节如脊椎、肩、肘、髋、足关节等磨损或撕裂而致疼痛。

  9.并发疝气

  肥胖者可并发许多疝病,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为常见。

  肥胖者易患高血压病

  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病,其发病机理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使血液循环量相应增加,从而使小动脉的外因阻力增加,这使得心脏必须加强做功,增加心搏出量,以保证外周组织的血液供应。由此而致的小动脉硬化,促使高血压发生,加上肥胖病病人体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进一步增加了循环血量,加重高血压。

  血压若长期持续在较高状态,会损伤心血管、脑血管、肾脏血管等,最终导致心肌梗塞、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

  尽管肥胖可以引起高血压,但临床观察中的确有不少肥胖者的血压正常,这可能与机体本身的代偿能力有关。当然,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代偿能力则会出现血压升高。减轻体重是防止高血压发生的有效措施,甚至对已经发生高血压的肥胖者,经低热量饮食疗法治疗使体重下降后,高血压也可自行缓解。

  遗传因素对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包括一部分体重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对高血压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该类患者常有家族发病倾向。

  医学研究指出,体重超重的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体重正常成年人的4倍。

  肥胖易导致肺血管阻塞

  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和致命的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有密切的关系。这种阻塞肺部动脉血管的血栓常常是随血流从大腿部向肺部转移的。

  研究人员通过对20年来的医院医疗记录的调查分析发现,肥胖的病人发生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而导致死亡的几率比一般人高25倍。这种风险在40岁以下的人群中的发生率更高。突发性肺部动脉血管阻塞是紧随心肌梗塞和中风之后的第三大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肥胖可损害心血管系统

  心脏就像一部机器的发动机一样,是人体的动力系统,而血管就像发动机的油路管道。伴随着心脏的每一次搏动,血管相应地扩张,血液被源源不断地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心脏和血管就是这样共同维持血液在人体内不停息地循环运转的。

  健康的动脉管壁光滑而富有弹性,可以保证血液在其中畅通流动。然而,当动脉复生粥样硬化改变时,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容易在动脉内壁形成斑块,降低管壁弹性,使血管通路变窄,血流受阻,甚至被切断。超重或肥胖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为肥胖降低了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腺只好拼命地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满足身体的需要。胰腺超负荷运转导致血液中胰岛素快速增加,损伤动脉内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血管不通畅就好比汽车的油路不通,会直接影响整体功能。它所造成危害的大小,取决于堵塞的部位。在心脏周围有一条叫做冠状动脉的血管,它担负着为心肌输送养料的重要任务。如果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硬化斑块,妨碍血流通过,会使其负责供给营养的那部分心肌缺血,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冠心病"。若血管被完全堵塞,血液循环中断,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肌梗塞",其危险程度可威胁生命。

  肥胖可引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危害无年龄、性别、地域之分。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80%来自于低等和中等收入国家。

  我国肥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心脏健康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06年,由卫生部、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显示,我国人口肥胖问题严重,成人每5人中即有1人超重,每10人就有1人肥胖,现有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多和6000多万,儿童肥胖率达8.1%。而且肥胖者逐年增加,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三分之一,肥胖率上升一倍。

  在另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10个医生中有6个认识到腹部肥胖是导致心脏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只有少部分人认识到腰围的超标会增加他们心脏病的风险,5个人中只有1人称他们的医生给他们测量过腰围。这项由世界心脏联盟支持的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在中国存在对腹部肥胖和心脏病关联之间的认识,但是在医生(38%)和患者(23%)中并没有对此采取措施。只有少部分患者认识到腰围尺寸的增加也会使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平均只有19%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被医生测量过腰围。

  肥胖会使大脑受损

  瑞典医学人员经研究指出,肥胖会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成年期肥胖的女性更有可能导致脑部组织损失,这种被称为脑部萎缩的现象会造成脑部功能受损和痴呆。

  这项研究对290名女性进行了为期24年的跟踪调查,并做了四次复检。在最后一次检查时,这些女性的年龄为70~84岁,她们都接受了计算机断层X光摄影,测量是否有脑部萎缩。研究人员比较CT的结果和这些女性的BMI值,结果发现,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脑部受损的危险,受损的区域称为颞叶,在大脑中负责语言、记忆、听觉。

  该项研究显示,有脑部萎缩的女性与正常女性相比,BMI值平均高出1.1~1.5kg/m2;总体来说,女性的BMI在这24年的研究期间都有增加,但那些有脑部组织受损迹象的人增加得较多。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这些女性的BMI值增加,其脑部萎缩的危险也跟着增加13%~16%;BMI值高的女性会有痴呆的危险,其他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位列癌症、心脏病之后的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杀手"。2002年,我国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达165万,居世界首位。脑卒中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相当高。我国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约有三分之一死亡,三分之一永久致残。

  研究发现,脑卒中与肥胖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大增加了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持续高血糖状态损伤血管内壁,血脂异常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硬化的动脉失去弹性而容易破裂,再加上高血压的诱发,脑血管被阻塞或破裂出血也就在所难免了。

  过度肥胖影响智力

  瑞典科学家研究发现,过度肥胖会影响智力。大脑颞叶皮质具有学习和思维功能,而肥胖则会导致大脑这一区域功能受损,影响人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

  研究证明,颞叶皮质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对所接受的语言进行理解和处理,并寻找最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人类正是有了语言,才使复杂的思维找到了最佳的载体,而不能正确理解语言则会使思维受阻。另外,颞叶皮质还与中长期记忆相关,一旦颞叶皮质功能受损,就会严重影响人的记忆力,使学习活动变得十分困难,而学习是智力发展的前提。

  肥胖者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浓度升高,造成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能正常工作,使得血液中的糖不能被身体用来供给能量而积聚在血液当中。长期高血糖会严重干扰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不仅损害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

  为何胖人易患糖尿病?医学研究证明,胖人比瘦人体内的脂肪细胞个头大、数量多,还特别爱贮存在腹部。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十分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很多种影响代谢的活性物质。体内脂肪太多,特别是内脏脂肪太多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妨碍人体胰岛素的产生和使用,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是体内惟一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也就意味着它降低血糖的作用变弱,不能将高血糖调整到正常状态。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7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又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体重每增加1千克患病的危险至少增加5%。

  肥胖可能引起的骨关节疾病主要有三种:骨性关节炎、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和痛风性骨关节病。其中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是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可活动关节,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表现包括关节面软骨的退化与磨损、关节面上的骨刺以及骨囊肿的形成等。

  值得注意的是,骨性关节炎在肥胖妇女中的发病率比肥胖男性高。对一组中年妇女的研究表明,肥胖者患双膝骨性关节炎的危险性比普通妇女高18倍之多,而患有骨性关节炎的中年妇女中,65%可能是由肥胖引起的。

  肥胖引起骨性关节炎的机制还未彻底查清,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肥胖加重了关节面的负担,使得关节结构加速磨损、老化,引起变形性关节炎。

  (2)肥胖可通过其他代谢并发症间接影响关节,如糖耐量异常、脂质异常症等。

  (3)肥胖者饮食结构通常不合理,这也会影响关节。比如高脂肪的摄入,不但可引起肥胖,而且可以对骨、软骨及关节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骨性关节炎是引起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临床上,因关节疾病异常严重不得不动手术换上人造膝关节或人造髋关节的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骨性关节炎患者。因此,肥胖对骨关节的危害应该得到特殊重视。减肥是否能改善已经出现的骨性关节炎,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减肥确实可以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十年内减肥5千克,可以使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危险降低50%。

  肥胖易患脂肪肝

  何谓脂肪肝?通俗地说,就是脂肪长到了肝脏里面,原本属于正常肝脏细胞的地盘为脂肪所侵占。正常情况下,肝脏里只含有少量脂肪,若脂肪含量超过30%,就称为轻度脂肪肝;超过50%,则为中度脂肪肝;超过75%,则为重度脂肪肝。

  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腹部肥胖。腹部的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可通过门静脉直接进入肝脏。大量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涌入肝脏等待处理,超过肝脏的负荷能力时,多余的甘油三酯则沉积于肝细胞内,从而导致脂肪肝。

  研究发现,肝脏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程度存有明显的关系:肥胖程度越高,肝脏内堆积的脂肪就越多。另外,超重者当中有41.5%存在脂肪肝,而体重正常的人中只有11.3%。

  由肥胖引起的轻、中度脂肪肝,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减少体重等方式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由于脂肪肝在这一时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人察觉或不被给予重视,很多人因此失去治疗的良机。若对脂肪肝采取置之不理态度,不采取控制措施,等到发展为重度脂肪肝时就会引发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炎,甚至导致肝硬化,一旦达到这种程度就很难治愈了。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并采取控制体重、经常运动等措施对防治脂肪肝是十分必要的。

  肥胖者易患帕金森症

  美国医学专家研究指出,上臂脂肪过多的中年人日后特别容易患帕金森症。虽然其他部位如上背的脂肪含量以及BMI都可能与患这类疾病的危险有关,但上臂背部即三头肌处的脂肪含量却具有最强的相关性:最高者要比最低者患该病的危险增加三倍。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RobertD.Abbott博士等,是在对一项持续了30多年的檀香山心脏疾病研究项目的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这些数据涉及到大约8000例亚洲男性,年龄在45~68岁。专家们在报告中指出,即使排除了其他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例如家族病史、吸烟、膳食及活动习性等,中年时上臂脂肪含量的增加也与其日后患帕金森症的可能性密切相关,而这将大大有助于在他们尚未出现实质性任何症状之前就对那些高危个体是否会发病做出及时的诊断。

  胖人易长疖子

  人为什么会长疖子呢?由于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它们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引起感染,感染后便容易生疖。

  为什么胖人容易长疖子呢?由于肥胖人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且皮脂腺分泌较多的油脂,这些油脂阻塞了皮脂腺,在局部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和刺激时,就可导致疖的发生。若是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位,还会成为疖病,一大片成群出现在身体某些部位的红、肿、痛的小结,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经过几日,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范围扩大,脓桂清破,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如果经常发生的疖病,常使肥胖者身上的一些部位出现深红色肿点,犹如平地上隆起的小土包,根治起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引发全身病变。

  肥胖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何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指出:凡在睡眠过程中,鼻腔、口腔内气流间歇中断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钟,暂停频率在每小时5次以上,每晚6小时睡眠中超过30次,就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人为何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原因很多,如扁桃体肥大、悬雍垂(俗称"小舌头")肥大、鼻息肉、心脏病、上呼吸道感染等,都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此外,肥胖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调查研究显示,体重超标20%的肥胖患者当中有70%的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胖人因脂肪过多,分布在颈部的脂肪挤压了咽喉和气管,缩小了气道的内径,气道狭窄而妨碍通气,当气体通过时就发出轰鸣的鼾声;堆积在胸壁的脂肪,压迫胸廓,使胸廓的活动受到限制;腹壁和腹腔内的脂肪增多,让腹腔变得拥挤不堪,只好将胸腹腔之间的膈肌向上顶,使原本受限的胸腔变得更加狭小,导致肺活量减小,呼吸变得浅而快,身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量明显下降。由于长期大脑缺氧及睡眠质量不好,导致脑内控制摄食及机体代谢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再加上患者白天嗜睡,这便使得活动量减少,从而导致能量消耗下降,人就变得越发肥胖。肥胖可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睡眠呼吸暂停又反过来加重肥胖,二者就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

  肥胖者易患胆囊炎和胆石症

  胆囊是肝脏下方的一个囊性袋状器官,其作用是贮存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并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正常胆汁中有一定量的胆汁酸和卵磷脂,它们可以使脂肪乳化成细小的颗粒,使胆固醇处于溶解状态。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胆囊炎性疾病。胆石症指的是胆管和胆囊中出现结石现象。因为胆囊中的结石刺激胆囊壁易使胆囊发炎,所以胆囊炎多与胆石症常常同时发生。

  胆石症的发生与患者的饮食结构有一定关系。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患胆石症的比例较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高。多数肥胖患者的饮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同时富含脂肪,而植物性食物偏少。另外,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致使胆汁内的胆固醇堆积,这也是促使胆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肥胖者比体重正常者发生胆囊炎和胆石症的危险大得多。

  肥胖者易患痛风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反复发作的急性单侧关节炎、痛风结石沉积在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关节强直和畸型、肾脏损害和高尿酸血症等。其中,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最主要特征。痛风症发病之初,并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只是血尿酸增高,不易被察觉,通常都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随着血尿酸浓度的增高,痛风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直到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症状后方可明确诊断;然后是痛风缓解和发作交替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痛风石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的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发病者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超重或肥胖者的患病几率明显大于体重正常或偏瘦者。据统计,在所观察的痛风患者中,70%以上为超重或肥胖。大量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与体重、腰围、腰臀比值呈正比关系。因此,减肥是预防及治疗痛风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胖人容易腰酸腿痛

  几乎所有胖人都尝尽了因肥胖而带来的腰酸腿痛的烦恼。那么,胖人为何经常腰酸腿疼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体重的过度增加相当于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过多的脂肪主要集中在上肢、胸部、腹部和腰部,这便给下肢的关节组织施加了沉重的压力,而当他们置身于活动不当的场合时,就容易引起腰椎、腰部肌肉、下肢关节的损伤,出现腰痛及变形性关节炎等病症。临床发现,几乎所有胖人都有腰腿痛的毛病,这实在令他们苦不堪言。

  肥胖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病几率

  医学研究新发现,肥胖会增加世界第一大失明原因--白内障的危险。

  这次研究调查了13万名45岁以上的成人,他们在接受调查时均未患白内障。在随后的10~16年间,研究者追踪了白内障患病与BMI的关系。结果发现,增加的白内障危险与BMI直接相关--BMI大于30的男女比其他人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大36%。虽然核性白内障的危险没有增加,但后侧囊下白内障的危险胖人增加了68%。尽管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研究者认为可能与血糖控制不良或炎症反应的化合物增多(胖人会出现的两种情况)有关。
  研究者据此指出,保持适度的BMI可以防止或延迟白内障的发生,减少做手术的必要。该研究负责人说,"尽管手术可以恢复视力,但费用太高,对发展中国家不适用……肥胖与许多慢性疾病都有关系,它与白内障摘除术的因果关系……也进一步表明了肥胖对社会的负担"。她认为,知道肥胖与白内障的关系可以刺激某些人控制自己的体重。

  肥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肥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因此需要比正常儿童消耗更多的氧气,若氧气来源不足,则会出现缺氧症状,如容易疲劳,困倦,注意力不集中等。更严重的是,过度肥胖会使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一些感染性疾病。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要承受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朋友少,交际少,一旦被人嘲笑,特别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杀。

  研究人员说,肥胖让这些青少年不得不长期忍受伙伴们的揶揄、戏弄,他们的情绪明显容易低落,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降低,自尊心受损,进一步导致饮食失调。

  研究负责人马拉•艾森伯格说:"尤其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假如肥胖者被别人嘲笑了,头脑里形成自杀念头及付诸行动的可能性比正常情况下要高两到三倍。"

  他们在明尼阿波利斯地区挑选了近5000名肥胖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学校或者家庭受到嘲笑的肥胖者有26%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9%曾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另外,被嘲笑之后,36%的女孩子情绪会十分低落,男孩的比例为19%。

  另一项研究还发现,肥胖青少年通常朋友都很少,受欢迎程度比较低,"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相比,肥胖青少年在社交中很容易陷于孤立,被隔离在交际网之外"。

  在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肥胖的势头已经不可遏制。比如美国,大约15%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肥胖。研究人员说,肥胖虽然不排除遗传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这一人群酷爱那些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食品,而且极度缺乏运动。因此说,控制饮食并配以适当的体育运动是减肥的绝佳方法。

  肥胖易导致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因脑部退化而形成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失忆、判断力欠佳及语言能力逐渐衰退等。导致该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可分为三大类:阿尔兹海默氏病(以下简称"阿症");中风引起的血管破裂,脑供血不足,以至脑功能下降;其他原因,包括情绪忧郁、营养不良、药物中毒、酗酒等。

  研究人员曾对几百名瑞典妇女进行了为期18年的身体状况调查,首次揭示了肥胖与老年痴呆症的关系。调查发现,身体肥胖的老龄妇女更容易患阿症。妇女如果在70岁左右很胖,那么她们在80多岁时患阿症的几率将比别人大得多。阿症是一种渐进的、有破坏性的病症,它以未知的机制损害脑细胞,导致失忆。目前,美国有400万名阿症患者,估计到2050年将上升到1400万。

  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肥胖导致老年痴呆虽然只发生在老年妇女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可掉以轻心。专家认为,控制体重能避免痴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在70岁以后, BMI每增加一个点,患病的危险就会增加36%。

  引发阿症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比如年龄;而有些是可以控制的,比如体重。另外,多进行智力型游戏,如下象棋、打桥牌、演奏乐器或从事其他锻炼思维能力的活动,都能显著降低阿症的发病率。

  研究人员指出,老年痴呆要及早预防。65岁以上的人群是阿症的高危人群。年纪越大,患病的几率越高。65~74岁的人群中,有3%的阿症患者,85岁以上则高达50%。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以下症状,就应该引起重视:

  (1)记忆力减退,经常毫无理由地忘事。

  (2)无法从事本来胜任的工作。如果偶尔一次忘记炉子上正煮着东西,开饭的时候忘了上这个菜,那很正常。可是,阿症患者不但会忘了上菜,而且根本想不起来这道菜是谁做的。

  (3)语言出现障碍,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

  (4)忘记时间和地点概念。阿症患者常常在自家附近走失,却搞不清自己在哪儿,在干什么。

  (5)丧失判断力,比如大夏天套上好几件衣服,或穿睡衣就去逛商店。

  (6)抽象思维能力减退,连简单的算术题都做不出来。

  (7)乱放东西,如把熨斗放在冰箱里,或把手表放在糖罐子里。

  (8)情绪会毫无理由地大起大落。

  (9)性格在短期内有急剧改变,一个和蔼的人会变得暴躁、多疑、不可理喻。

  (10)失去主动性,厌倦家务活、工作和社交。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专家建议你及时去做以下几件事:

  (1)请医生做出详细诊断。

  (2)向亲属及邻居解释患者的病情,取得他们的了解和支持。

  (3)留意家居环境是否安全,避免患者单独在家而发生意外。

  (4)为患者佩戴写有姓名及电话的卡片,并在家中备有患者的近照,以便在患者走失的时候报警。

  (5)使用药物来改善早期患者的记忆力并减轻病症。

  女孩青春期提前与肥胖有关.

  研究人员曾对包括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和亚裔的6500名美国女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黑人女孩和西班牙裔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明显早于白人和亚裔女孩,同时超重的发生率也较高。黑人女孩与白人女孩相比,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可能性高55%,而西班牙裔女孩要比白人女孩高76%。亚裔女孩发生早熟的可能性最小,她们与白人女孩相比,在14岁或14岁以上进入青春期的可能性高65%。

  研究指出,这种现象与女孩的体重有关。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女孩中有40%超重,而在11岁之后月经初潮的女孩中超重的比例是25%。研究证实,5~7岁时超重的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体重正常的女孩要早。青春期提前增加了雌激素对她们的影响,这会使她们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

  肥胖并患糖尿病女性易有生育缺陷

  与体重正常且无糖尿病的女人相比,肥胖且有糖尿病的女人有3倍多的危险会生出有缺陷的婴儿。这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上腭裂开和四肢变态等。

  麻萨诸塞州的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肥胖和糖尿病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所有主要缺陷三倍的可能性。"差不多6%患Ⅱ型糖尿病的女人所生婴儿有主要缺陷,没有糖尿病的女人所生有主要缺陷婴儿的比例为1.34%。

  肥胖女性易患乳腺癌

  肥胖是诱发乳腺癌的一大重要因素。医学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从乳腺癌的发生角度看,超重或肥胖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妇女;从乳腺癌的发展角度看,患乳腺癌的肥胖妇女更容易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率也高于非肥胖者;从乳腺癌的预后角度看,乳腺癌中肥胖女性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的女性。

  研究发现,发生肥胖的部位也与乳腺癌发病率有关。美国科研人员对216名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女性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乳腺癌相对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3倍;比值大于0.8,相对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6倍。这就是说,腰围增大比臀围增大更具有引起乳腺癌的危险性。

  肥胖女性易患子宫内膜癌

  医学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易患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比体重正常者高得多。因此,要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就要努力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程度。一般来说,肥胖妇女应经常检测血压、查血糖及尿糖,因为肥胖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是患子宫内膜癌一个极危险的信号。

  肥胖与月经失调的关系

  临床观察发现,肥胖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量由多逐渐减少直至闭经。此种情况若发生在青少年女性身上,会同时出现皮肤粗糙、痤疮、多毛、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等症状,称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肥胖伴月经失调的妇女往往是由于体内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功能失调,致体内激素失去平衡,引起其中半数人月经过少或卵巢功能异常的,还会引起孕妇肥胖者妊娠中毒症及难产等。

  此外,人体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也会引起肥胖与月经失调,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正常肥胖妇女也可出现月经失调,因多数肥胖妇女饮食无节制,日久伤及脾肾所致。临床上,妇女肥胖与闭经实际上是同一病因之不同表现。一般肥胖妇女先减去多余的体重,接着按中医消导祛痰、活血通腑、补肾健脾等方法治疗,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孕期肥胖危害孕妇自身和胎儿健康

  孕期肥胖对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怀孕后,伴随着胎儿的一点点长大,孕妇的体重也会不断增加。在增加的体重中,包括胎儿、胎盘、羊水的重量,以及子宫、乳房增大和血液容量增加的重量,剩下的几乎都是孕妇自身增加的脂肪重量了。

  妇科专家介绍说,体重在怀孕期间出现增长现象是十分正常的,但有一定限度,若过度增长就将导致孕妇肥胖。正常情况下,怀孕早期(前3个月)体重增加并不明显,一般在1~1.5千克;从怀孕4个月以后,体重增加开始加快,但增加幅度也不应该超过每周0.5千克,怀孕前体重已超重的孕妇每周体重增加应控制在0.3千克左右。整个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总量若高于13千克,孕妇体内就会囤积多余的脂肪。

  与一般孕妇相比,肥胖孕妇难产发生率较高。一是因为身体脂肪的蓄积,肌肉组织弹性减弱,在分娩时子宫收缩乏力;二是肥胖孕妇的胎儿个头也比较大,个头越大自然分娩时的困难和危险也越高。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孕妇患妊娠糖尿病的危险也会明显增加,还容易引起高血压。妊娠糖尿病不仅会增加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几率,而且患者所生孩子在成年后也容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孕妇肥胖与死胎增加有关

  医学研究表明,与体型较瘦的妇女相比,肥胖妇女怀孕后发生死胎的可能性更大。

  Alberta大学妇产科专家Sandra Baydock说:"那些体重指数超过30的妇女,怀孕后发生死胎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妇女的两倍。"Baydock在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年会上说,为什么肥胖与死胎之间存在相关性目前尚不清楚,因为这些妇女中并没有其他与死胎有关的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Baydock还说,一种理论认为,这部分妇女处于一种被称为"糖尿病前"的状态,对胰岛素存在耐药性,这些都与肥胖有关。这种情况下胎儿对其自身血糖的控制会出现问题,或者负责营养胎儿的血管会受损伤。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当肥胖妇女仰卧时,其肥厚的腹壁将会压迫影响胎盘到胎儿的血流。这项研究的数据包括1998年1月到2001年2月间在三家Edmonton医院发生的死胎情况,随机选择同期顺利分娩的婴儿作为对照,最终分析数据包括93例发生不明原因死胎的孕妇和134名对照组成员。

  结果显示,与怀孕前BMI体重正常的孕妇相比,那些肥胖孕妇发生死胎的危险性增加一倍。因此,Baydock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肥胖妇女在怀孕之前应该减肥。

  Baydock强调,孕妇不应该在怀孕期间节食,相反应得到医生的严密监护,更多地注意胎儿的运动,一种方法就是计数胎儿踢脚的次数,以此来反应胎儿的活动情况,这是胎儿健康状况良好的一个象征。

  肥胖影响生殖功能

  医学研究发现,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的个头和数量都远远超过正常人,脂肪细胞的作用不仅仅是贮存脂肪,还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脂肪细胞能生成某些激素,也可以成为接受某些激素的靶细胞。脂肪细胞的增大扰乱了激素平衡系统,而腹型肥胖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在重度腹型肥胖的成年女性中,会有排卵异常、月经稀少、经期缩短甚至闭经等表现,造成不易受孕等生殖功能障碍,有的妇女还会出现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以色列妇科医生瑞秋(Lior Raichel)和希尼尔(Eyal Sheiner)指出,过度肥胖和超重的女性较难怀孕,即使怀孕成功,怀孕期间和生产时也容易出现异常状况。他们还说,一般妇女在怀孕期间会增加11~15千克的重量,若妇女平常时已经过重,怀孕期间很容易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若过胖的妇女怀孕后想剖腹生产,因腹部脂肪太厚,剖腹时麻醉也比较危险。因此,他们建议,想要怀孕的妇女最好保持正常体重,注意及时减肥。

  肥胖影响性功能

  调查发现,在儿童时期就开始肥胖的人,常常影响生殖器官发育,成年后子宫、卵巢发育并不成熟。由于肥胖者激素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改变,再加上过于肥胖的身体会给性生活带来不便,这都将使正常的性功能受到影响。

  研究者曾对哈尔滨市十几万男性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少儿肥胖率高达21.4%,其中38%的肥胖男孩患有阴茎短小、睾丸发育不良以及其他各种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

  医学专家寻找肥胖儿童性发育紊乱的原因时发现,肥胖儿童由于摄入脂肪过多,在脂肪的作用下,体内雄性激素转化成雌性激素,抑制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导致男孩在青春期发育中第二性征发育迟缓,本应成长发育的男孩却出现阴茎短小、睾丸容积下降而呈女性化的现象。如果延误治疗,可能直接影响男性成年后性功能、性能力和生育能力。

  专家指出,如今不少家长缺少育儿知识,致使儿童膳食不当,摄入脂肪过多,肥胖男孩增多。调查还发现,除肥胖男性中小学生有三分之一出现性发育紊乱现象,还有一些患有先天尿道下裂、隐睾症、包皮、包茎、腹疝气、阴囊静脉精锁等生殖器官疾病。

  另外,肥胖者由于体重过重,造成性交困难,因此从形象和自信心上也会发生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精神因素也是肥胖造成性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提醒,男子肥胖伴性功能障碍,要适当采取减肥措施,首先是减少过高热量的摄入,提倡合理的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每周最少锻炼5次,每次40分钟以上。戒除烟酒。增强自信心。经过综合治疗,把过重的体重控制下来,不仅可以提高性功能,还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肥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轻度肥胖对日常生活几乎不构成影响,中度肥胖人大多会体态空肿而变得懒怠和缺乏生活信心,办事常常出错,重度肥胖的人差不多要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带来说不尽的痛苦。

  一般情况下,体重达到150千克的肥胖者是无法到影剧院看电影或听音乐会的,这些公共场所的椅子根本容不下他们肥胖的身躯。肥胖人还不能使用狭小的厕所,乘飞机他们要占两个座位,就是多花一倍的钱,肥胖人所需的特殊生活也少的可怜,甚至连秤体重也要用秤货的来称,加上社会人们的冷用热讽,使许多人对生活缺乏信心。

 

  胖人没有瘦人长寿

  中国有句俗话叫"有钱难买老来瘦"。不知道老祖宗做出这样的论断时有没有做过科学研究,但在今天看来,老祖宗们的话还是很有远见的。

  关于胖人和瘦人谁更长寿的问题,国内尚未见有人进行过系统研究。但从对国外长寿老人的调查中,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即长寿老人多为身材瘦小者,而体重超重者少之又少。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肥胖者病死率也会随之增加。研究者比较了相同年龄组肥胖者和正常人的病死率后发现,体重每超过正常人4.5千克,病死率就会增加8%。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过标谁体重50%者,病死率增加30%;超过标准体重100%者,病死率增加150%。国外一些保险公司对肥胖者收取的保脸费金额一般都高于正常体重者,而且是随着体重增加的程度不同而加以区分的。当然,这是否会构成一种"体重上的歧视",我们就不知道了。不过看来我们应该在"有钱难买老来瘦"的后面,再加上"肥胖是长寿的大敌"这句话才更符合实际,更加全面。

  研究者最后指出,瘦子比肥胖者长寿的原因,可能与肥胖者罹患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体形瘦小者有关。

 

市场 运营 投诉: 4007798869转1

拓展 加盟 筹建: 4007798869转4

职业竞赛: 4007798869转5

留言反馈